提起牛腿,你会想到什么?绝大多数人首先都会想到牛身上的部位,作为牛肉中的精华部位之一,牛前后肢运动量大,肌肉健硕,牛腿肉肥美诱人。但今天我们要聊的“牛腿”并不是一种肉质食物,而是在古建中的专业用语。
佛堂吴宅檐柱上部人物造型牛腿 /插画 陈炜
无论是吴棋记民居、留耕堂、还是友龙公祠,佛堂古镇众多明清古建中,我们总能在外檐柱上注意到那些显眼的牛腿。它们一般左右分布两侧,有二、四、六只甚至更多,民间建筑中风光无限的“牛腿”,是从何时出现并被人们推崇的?
佛堂古民居苑将军府檐柱上部游鱼造型牛腿/插画 陈炜
佛堂古民居苑将军府檐柱上部人物造型牛腿/插画 陈炜
佛堂李宅清润堂檐柱上部狮子人物造型牛腿 /插画 陈炜
由于撑拱只是一根单一的木材来支撑屋顶出檐部分,不仅单薄,可以装饰的地方也不多。聪明的工匠们便注意到了撑拱与柱子之间的三角形空地,用雕花填充这个空档,将两个部分完美结合成一个整体,后来人们把这个整体称作“牛腿”。从文化史的角度来说,明朝洪武二十六年(1393)便是牛腿的诞生之年,如果没有朱元璋发布的禁令,说不定如今还是斗拱在各家屋檐下大放异彩。
在数百年的历史长河中,牛腿风格不断演变,从最简练的花鸟浅雕到人物、建筑、山水、甚至神话传说都能一一复刻。佛堂古民居中的牛腿,表现主题多是房主一生中值得夸耀的事件,或是房主钟爱的物品为题材,丰富的内容使得牛腿呈现出了鲜明的个性色彩。
佛堂李宅清润堂檐柱上部狮子造型牛腿/插画 陈炜
牛腿不仅成为檐柱上的一个构件,还成为了最能展现工匠们木雕技艺的地方,更显示了房主的地位和精神追求。随着历史进程的逐步发展,虽时运艰难,坎坷不断,但我们仍能幸运的欣赏到当时木匠大师们留下的众多杰出作品,这些精美的木雕牛腿,是古建中的画龙点睛之笔,更是极其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。
|